心臟是喜樂本尊的駐在處

分類:生死、神識系列 2011/10/22 22:48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心臟是喜樂本尊的駐在處

美國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的心臟也許有某種“思考記憶功能”!這正是許多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變、繼承了心臟捐贈者性格的原因。據統計,每10例接受換心手術的病人中,就有1人會出現性格改變現象。
    據美國僑報報導,40歲的退休貨車司機傑姆
克拉克從來都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他從不曾給妻子瑪吉寫過一封情書,因為他15歲就離開了學校,文法差得要命。所以當去年的一天,傑姆突然坐到桌子前,開始給妻子寫下一行行的情詩、表達細膩的情緒時,連他自己都感到了震驚。
    原來,傑姆在半年前剛剛接受過心臟移植手術,他確信自己寫詩的“怪癖”來自那顆移植的心臟,因為捐贈者一家都愛寫詩。
    美國加州心臟數學協會的專家也深信心臟並非一個“泵”那麼簡單,他們最近發現一種能夠具有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的神經細胞的確在心臟中工作,並且組成了一個微小但卻復雜的神經系統。
    “心臟具有記憶”的觀點目前仍未獲得主流醫學界的認可,但許多接受心臟移植的病人都深信,沒有任何其他理論可以解釋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連串怪事。

移植的心臟真的還會留有記憶嗎?

    皮爾索爾認為,早就有人提出過人體細胞同基因代碼一樣,含有一個人全部訊息的想法,達爾文就提出了情感生化特徵的假說。我們的“性情,或者說性格,不是像過去認為的那樣儲存在大腦中,而是藏身心臟裏。正是在這裏設計一個人的個性,所以說是它在思考、感覺,並同整個集體協同動作。這種“記憶細胞”,或者說是性情,便在心臟移植過程中轉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

    在夏威夷大學醫學 院,有位研究精神免疫學的保羅.皮亞索(Paul pearsall)博士,在博士的著作《心臟的條碼(The Heart’s  Code)》中有150個以上心臟移植患者的症例研究。皮亞索博士說:「發生的這種狀況是常有的。」博士認為,人類的身體有記憶的功能,而心臟又具有喚起記憶的功能。他說:「有位媽媽曾經打電話來,說他心臟移植的兩歲兒子躺在床上,卻突然會跳芭雷舞。原來之前捐贈者是跳芭雷舞的。」

心臟真的可以記憶嗎?

在古代的埃及,死人的心臟會放在天秤上稱重,等待死者的審判,判別是屬於哪一種新生命後,才會埋葬起來。所以從古早以前,就流傳著心臟擁有一種別的器官所沒有的神秘性的訊息,直到現在。

    在美國,喬治城大學有個生理生物物理學部的教授Candace  R.Pert博士,她專門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研究人類的感情。在她的著作《感情的分子》("MOLECULES of  EMOTION")中提到:「所謂人的『心(精神的心)』,不只是由腦所形成的,心臟也有很大的影響。」人的感情分子不只腦部會記憶,心臟也會。如果心臟移植,當然嗜好、個性會受影響。

心臟影響精神「心」的形成

    現代的科學認為 「」是由腦中分泌的100種 以上的神經傳達物質所形成的。但是,也有教授認為,這些神經傳達物質的一部分是從心臟分泌出來的;換句話說,心臟也會影響精神的「心」的形成。被移植的心 臟因為有那個人的遺傳因數細胞,所以,這個移植過來的新心臟,就會分泌和之前心臟不同量的神經傳達物質,經由血管輸送到腦中。

    結果腦內的神經傳達物質的平衡產生變化,自然就會影響個性,嗜好也會跟著產生變化。

    我們知道,腦中的神經細胞是很複雜地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網路,而記憶就是蓄存在這個神經細胞的網路裡面。如果按照這個常識來說,心臟移植與記憶蓄存之間應該是沒有什麼關係的。然而,傑姆克拉克的體驗又要如何解釋呢?

    在日本,國立循環器病中心,心臟生理部長山崎登自醫學博士發現:在心臟中有一個器官叫做ICNS。所謂ICNS就是說:心臟裡面有顆像小小的腦。這個器官的發現,可以解開傑姆克拉克體驗的謎團。

ICNS就是「內在性心臟神經細胞」

在加拿大聖蒙特裏奧病院研究中心的安德留.阿瑪博士認為:在心臟中發現的這個ICNS,就是本來大家都以為在腦中才有的神經細胞網路(神經傳達系統)。根據研究更發現,這個ICNS是與腦連接在一起來支配心臟的活動。

記憶是保存在腦中的神經細胞網路裡面,而心臟裡面的小腦ICNS也有同樣的保存記憶的神經細胞網路。所以說,與腦保存記憶一樣的心臟,也有保存記憶的可能性。

心臟的記憶

如果那位提供者的記憶,是保存在他的心臟裡面的話,那麼,傑姆克拉克所體驗的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可能就是經由帶有提供者的遺傳因數(DNA)的心臟,傳送到他的腦而引起的。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g-5758/article?mid=2666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德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