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音 Chen



郡望 潁川郡



名人 陳懋平,陳勝,陳壽,陳毅,陳誠,陳水扁



勝跡 台北德聚星堂陳氏宗祠



文獻 陳氏大成宗譜



歷史



陳姓是當今中國的第五大姓,

人口約五千萬,在臺灣排名第一;

南方人口中陳姓占的比例較高,在閩、台地區更有『陳林半天下』之美稱。

陳姓出自媯姓。

因為陳姓的祖先是舜的后代,

在舜當天子之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

讓她們住在“媯”,舜的后代有的就以媯為姓。

舜的第三十四代孫,媯滿,被周武王姬發封于陳,

媯滿死后,謚號“陳胡公”,有稱胡公滿。

他的子孫,就有人以國名為姓,也就是姓陳。

因此,陳胡公被認為是陳姓的始祖,

因陳、胡、田、姚、虞五姓,同源於虞舜,

故後人有『媯汭五姓』同宗聯誼之關係。發展和演變:

陳胡公是陳姓的主要來源。此外,北魏孝文帝時期,

大約是公元四九六年,北鮮卑族的三字姓侯莫陳氏被改為單姓陳。

唐代,丘茲王后裔白永貴入仕內地,改姓陳。

這些,也都是陳姓的一些主要來源。

陳姓自胡公滿開始,均發源于河南,在唐代,曾兩次南遷福建,

並在南宋時期,開始進入廣東一帶,到明朝末年,

閩人陳永華隨鄭成功入台,使得陳姓開始在台灣出現。

陳姓的聚居地,主要在南方,

郡望有潁川,江州,汝南,下邳,廣陵,河南等。

新加坡陳姓名人,有陳嘉庚及陳六使等人。


另有一說 一、來源有五

1、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于陳,媯滿為陳侯,稱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厲公的兒子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



2、出於陳國公族後裔。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留,避居陳留。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璉,居於固始,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3、出自白永貴之後。隋初有白永貴改姓陳,其後裔也多改陳姓,是為萬年之陳氏。



4、劉矯的後裔也有改陳姓的。



5、南北朝時,鮮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複姓為漢字單姓,稱陳氏。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滅紂後,把黃帝之後封於薊,帝堯之後封于祝,帝舜之後封于陳。稱為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們。



2、郡望

潁川郡:秦時置郡。此支陳氏,其開基始祖為齊王建三子陳軫。



廣陵郡:西漢置國。此支陳氏,出自漢武帝之子劉胥之後所改陳姓後裔。



河南郡:漢高帝置郡。此支陳氏,出自匈奴族陳氏。



武當郡:北魏置郡。這一支出自陳寔之後。



馮翊郡:漢武帝置郡。此支陳氏,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後。



京兆郡:漢時置郡。此支陳氏,出自唐代遷居京兆的陳寔後裔陳忠之後。



三、歷史典故

太丘德望;穎水淵源。

注釋:1、東漢太丘長陳實,他“修德清靜,百姓以安”,年八十四卒,海內赴者三萬餘人。諡號文范先生。

   2、指陳姓望出潁川。



筆新墨奇避亂草;光遠正大鋪山中。

注釋:1、明代國子監生、著名畫家陳洪緩的事典。陳洪緩,諸暨人,字章侯,號老蓮。書法遒逸,善畫老蓮、山水、尤工人物,與北平崔子忠齊名,有“南陳北崔”之譽。

   2、近代民主革命家陳少白(1869-1943)的事典。陳少白,又名聞紹,字夔石,廣東新會人。與孫中山同學,共創興中會香港總會。1921年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時,曾任總統府顧問。有《興中會革命史要》。



張楚開紀元;文佳第一人。

注釋:1、秦末陽城農民起義領袖陳勝(?-208),字涉。秦二世元年(前210),他被征屯戌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為大雨所阻,依秦法,失期當斬。遂與吳廣發動同行戌卒九百餘人揭竿起義,為我國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軍連戰連捷,至陳縣(今河南淮陽),已有車六七百乘,綺千餘,卒數萬人。攻下陳縣後,他被推為王,國號張楚(張大楚國之意)。

   2、唐高宗時浙江農民起義女首領陳碩真(?-653),睦州(今浙江建德)人。永徽四年(653)與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組織農民起義,參加者數以萬計,她稱文佳皇帝,以叔胤為仆射。



http://home.dar.com.tw/B.htm

參考資料 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德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