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要消化才會吸收

分類:感想篇
2009/06/02 20:35


經常南北往返演講或授課,

我發現女性追求成長的動力,遠高於男性。


但是相對地,女性在追求成長時的挫折感也比較大。


有位熟女問:「我常到處聽演講,剛聽完時很興奮,

但聽多就麻痺了,聽這麼多演講,對我真的有用嗎?」


一位傑出的女性業務高手,也碰到近似的問題:

「剛上完課,覺得自己收穫很多;為什麼幾個星期後,就覺得效果大折扣。」

    
我很能理解這個現象。如果,把聽課當作吃藥或進補,

療效總是有一定的時間限制。


過了某段期間,就會覺得一切好像又回復到當初。


除非,知識能像日常飲食中的營養要素,經過消化吸收之後,

內化成為血肉,才能很自然地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把握記憶有效期限
好學的朋友們,在聽演講或報名參加訓練課程之前,

應該先分析自己對哪些主題有興趣,或哪些課程提供的知識及經驗,

可以很快被應用在工作或生活中。


以「output」為「input」的學習依據,是最近這幾年來很多專家提倡的方法。

    
決定主題後,就要熱心參與,過程中認真聽講、抄寫筆記。


大腦潛能無限,但片段的記憶有限,所以,演講或課程結束,

最好能立刻練習講一遍,以加深印象。

    
可藉由分享給家人或朋友的機會,把重點重述一次,

並且儘快將所吸收的智慧,運用在實務上,

這是系統化的學習方式,不但短期的效果具體而明顯,

經由內化的程序,長期成為自己知識經驗的一部分,

甚至變成很自然的行為反應。

     
至於同一個主題的演講或課程,是否值得重複接觸,

就要看個人對其中內容消化吸收的程度。但是,

人生每個階段的體會不同,有些演講或課程的內容,

在不同的階段接觸,會有不同的領悟,

只要時間和資源許可,

重複聽講並無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德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