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達人精神
他們擁有認真專注加上毅力的「達人精神」。
達人,使他們贏得尊重,掙得財富。
你,也可以成為達人!
他們都是小市民,但卻是各個領域的頂尖專家,更不懼怕景氣好壞。
原因,就是他們擁有認真專注加上毅力的「達人精神」。
達人,使他們贏得尊重,掙得財富。
你,也可以成為達人!
達人,是最近風行台灣的名詞。
在日文中,達人指的是精通學問的技藝之士;任何行業冠上「達人」,就代表是該行業的頂尖高手。
只是要成就達人的境界,長時間的堅持不懈,幾乎是必經的修為。
台灣菸酒公司嘉義酒廠的調酒達人蔡煜義,忍受終日待在悶熱的釀酒環境裡,練就能辨百味的靈舌,花費七年才調出第一支白酒。
修業調酒二十八年的蔡煜義,現在已經是菸酒公司裡的瑰寶,每年為公司帶來十億元以上的業績。
捏陶二十四年的圓山窯創辦人江有庭,把一公斤只值五塊錢的陶土,捏成一只價值上萬元的天目茶碗,靠的就是時間累積的火候與功力。
台北最頂級的壽司店高玉,主廚徐建堂捏壽司捏了二十年,在日本京都學藝、到美國開業再兜一圈回到福岡重習技藝,才又回到台北開店。
他捏、揉間的架式,像極了「電視冠軍」裡的壽司達人。
達人趨勢/工藝精神的復興
這是古典工藝精神的現代文藝復興。
歷經二百年的工業資本主義,尤其是大規模生產和流程分工化的導入,工作者早已在企業洪流中,逐漸喪失自我的價值,苦熬工序、等待退休;追逐高薪、覬覦分紅。
然而,現代產業的快速變遷,卻讓這些現實的渴望頓成夢幻泡影。
資誠企管顧問總經理林瓊瀛指出,現在到將來的社會,已經沒有所謂的金飯碗了;因為景氣以及科技的變動,將讓今天的熱門行業,隨時可能成為明日黃花。
林瓊瀛提醒,未來只有讓自己成為行業裡的達人,才能讓老闆想淘汰你、想裁掉你時,都要考慮再三。
這將是職場新趨勢,也是職場常態。
當然,達人精神的復興,如果只是在追求「一技在身」,是擁有鐵飯碗的保證,那就太狹窄了。
其實,達人精神更重要的是個人價值的重現;人們不必再為謀生而辛勞工作,工作只是生活的延伸。
天目碗達人江有庭說得好:「只要喜歡,自然地做,就沒有所謂堅不堅持的問題。」
就像在日本,達人已早超越了工藝之士的範疇。
旅日專欄作家劉黎兒表示,從料理師傅、玩具收藏,到居家收納,甚至拉麵老饕,都是達人;就連「散步的達人」,都可以編成一本高品味的雜誌。
達人之路/挖掘自己的天賦加毅力
無懈可擊的專業性,讓達人成為一種品質保證。
像是花蓮養豬達人龔文俊「無特定病源豬場」出品的豬肉,就是健康豬肉的代表,成為五星級餐廳搶購的對象。
劉黎兒說,日本許多商品都強調「達人推薦」,而日本房地產公司也不時推出「達人們的鄉村生活」大肆宣傳。
在日本,達人已經是一種意境的象徵,像富士通舉辦的日本將棋比賽便叫「達人杯」,達人也是擁有超人、卓越的特殊藝能之人。
到了達人境界,不論名聲、財富,都可因達人成就而來。
一○四人力銀行品牌總監邱文仁說,觀察求職名單與公司需要的人才名單,各行業的頂尖人才永遠在獵人頭公司的名單裡。
前亞都麗緻總經理、現任高雄餐旅學院助理教授蘇國垚舉例,香港頂級師傅做的月餅,為什麼年年造成搶購風潮?
除了味美可口,好師傅做的月餅就是不會發霉。
因為,香港師傅不斷研究發現,製作月餅的蛋黃,必須把蛋黃裡的臍帶清掉;此外,糖漿要自己調製,加入檸檬、鳳梨,產生新鮮的果酸去化成單醣,製成的月餅才不會發霉。
如今歐美正風行「慢食文化」,享受花時間烹調的精緻食物,人們也在等待的過程專心品嘗,絕不是台灣社會流行的「速食文化」,一切求快。
達人精神,就像是求慢的「慢食文化」。
事實上,達人精神早在台灣年輕人中蔓延。
在台北金色三麥擔任現釀啤酒師的周沛賢,才二十六歲,國中一年級就移民加拿大,是典型的ABC。
周沛賢待在高溫的釀酒廠,酷夏時甚至得打著赤膊,細心呵護每桶啤酒。
周沛賢說,做酒最辛苦的,不是酒廠高溫難耐,而是「口味難調」。
入行三年,周沛賢已有一副像蔡煜義師傅一樣的滄桑口吻:「要想成為釀酒師,舌頭要敏銳、要細心、要有熱情,更重要的是不怕失敗。」
周沛賢感動地說,每一桶啤酒打開時的那份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除了周沛賢,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年輕達人傳承。
蘇國垚表示,達人文化得從教育扎根。
劉黎兒也指出,日本政府文部科技省,從二○○三年開始實施「達人」的派遣事業;就是選定在日本活躍的各種達人,到全國各高中、國中、小學講述自己的達人之道,以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增加學習的意義與樂趣,讓學生明瞭人生的價值,不是只集中在學業上的分數。
達人教育/專業文化從小紮根
此項派遣為期三年,每年達上百次派遣,即使沒有申請到派遣達人的學校,也會敦請學校附近的演員、棋士、和服師傅、豆腐師傅等達人,邀請至學校暢談自己的專業等。
這是日本政府向下扎根,從根本改變對學習價值的認知,也是日本教育改革的一環。
劉黎兒觀察,日本政府意識到要注重達人,是因為發現這種源於多元價值的創造力、自發的研究力、持續的觀察力,也就是達人精神,是日本社會最重要的財產。
這也是日本在經濟泡沫化後,要在二十一世紀持續創新所不能缺乏的力量。
如今,達人精神即將席捲台灣社會,你準備好成為「達人一族」了嗎?
達人文化 體現多元價值
對「達人」的尊崇,是日本對各種專業領域都非常尊重的最具體表現。
傳統技能、藝能上頂尖的達人,不論是做菜刀、做漆器或是演奏傳統樂器、演戲者,都可能成為「人間國寶」。
而另外更為生活層面的,便是參賽過東京TV製作的電視冠軍,讓「達人」的觀念發揮得淋漓盡致。
比如說電視冠軍裡的拉麵冠軍,當然便是拉麵達人。
各種行業、各種在華人社會看來微不足道的雕蟲小技,在日本都能出現達人,這顯示日本社會價值的真正多元化。
日本富豪與名門之流,會花費大筆金錢將子弟送到歐洲學習烘焙蛋糕、麵包的技巧,讓子女成為蛋糕、麵包的達人;而不是只是想送到美國哈佛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這可顯示日本社會的價值觀不會像華人社會般單一。
在日本,不論什麼樣的達人都受到尊崇。
最明顯的一例,是在東京大學研究行星科學的佐佐木晶肯教授;他不但上電視展現他的拉麵達人技巧,而成為「電視冠軍」的第五代拉麵王,更是「拉麵狂共和國」拉麵網站的負責人。
如果台灣哪天也有台大教授,肯上電視展示自己是肉粽達人或水餃達人的話,那大概也證明台灣的社會價值開始尊重多元化,真正承認不同領域的達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