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一堂心理課
改變你人生的一堂心理課
在可以容納500多人的公開課教室裡,一場別開生面的心理學授課正在進中。
有位同學向周教授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原本不想上大學,只是為了不讓父母失望才來的,那我的大學該如何過呢?他的話音還沒落,立即就有很多同學鼓起掌來,看來這個問題非常"深入人心。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問題,誰來幫他出出主意?周教授並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把問題拋了出來。
一位同學站起來,說我認為大學並不只是以往學習過程的延續,你應該從中找到樂趣……那麼,你找到樂趣了嗎?我沒有。大家都笑了,周教授示意他坐下。
我來問你幾個問題吧?"周教授認真地走向那位提問的男孩兒,你不願意來財院對嗎?對。假設你現在考上了清華或北大,你願意去嗎?
您這個假設是沒有意義的,我現在就在財院,我不想要假設,我只想知道我現在該怎麼辦。
嗯,好……!老師看起來並不介意這個有些敵對的答復,我還有一個問題:你只是為了父母才選擇繼續上學的嗎?是的,我一直沒有輟學,就是不想讓父母失望。堅決為了父母犧牲自己?對。好,我明白了。
我已經從這位同學的回答中找到了答案。周教授緩緩地走上講台,面對大家渴盼的目光。
周教授:我來講幾個原則:第一、快樂的秘訣,不是做你喜歡的事,而是喜歡你所做的事。快樂的秘訣,不是天天朝思暮想著章子怡,而是珍惜你身邊的女朋友;不是想著吃不到的龍蝦,而是品味正拿在手中的燒餅--快樂的秘訣,是感激、是悅納。
"第二、重視現在。其實這個同學剛剛已經說出來了,只是他自己沒有意識到:我問他要是考上清華北大去不去?他說過'不要假設',因為假設就是假設,是沒有意義的--心理健康十大原則之一:重視現在。所有過得幸福快樂的人,都是'重視現在'的人。
第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三類:本我、自我、超我。
完全以本我行事的人,孩子氣、不成熟,僅憑心願生活: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這是不可能的,誰都不能僅憑心願生活。
單以自我行事的人,表現為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別人怎麼樣我才不管。
僅以超我行事的人,是殉葬者--自己怎麼樣都行,只要別人好。這位男同學其實就是在做殉葬者,父母讓上學我就上學;等到畢業了,父母在老家給找了一個媳婦兒,不管自已是否已經有了女朋友,也就要老家的那個了……這樣的男生內心非常柔弱,沒有自我。
道家有一句經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凡事有三。人格的三個方面也是不能割裂開的,任何只以其中一條生活的人,都將與成功無緣。當然、我們分析問題不是僅為了分析問題,而是為了解決問題。下面,我寫幾種人,你們來猜猜看,哪一種人更需要有超強的心理素質……
大家目不轉睛地看著周教授在黑板上寫下了:學者、科學家、商人、軍人、政治家、工人、農民,超強的心理素質?科學家?政治家?大家莫衷一是。
對軍人而言,你領十萬,我領十萬,明天就得死十萬,看本事吧--沒本事,死的十萬就是你的。這裡要的是綜合素質、 心理素質,是挑戰,所以軍界的人是最強的。商界也是如此,投入兩個億,三個月以後,可能家破人亡,我幹不幹?--要的是同樣的素質。而學術界則不同,它可 以調整,可以反復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永遠不行都可以。
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樣做的,有誰知道商人最信奉的生財之道是什麼?
和--氣--"五百多人異口同聲.對,和氣生財。用現在一個最流行的詞彙,叫做-雙--贏--師生之間有著強烈的默契與共鳴。
對,就是雙贏,周教授笑了,戴爾本來也是不願意上大學的,父母非逼著他上,他就選擇了一個'雙贏'的方式:從進大 學開始一邊上學、一邊裝電腦,規模大了一些以後,就租房子、招工人--當然,這一切都是他自己悄悄幹的,一直做到自己注冊公司。大一的那一年裡戴爾幹了這 麼多事,到學期期末他給學校遞了份休學報告,從此結束了他的大學生涯,因為他知道他的能量不在學校、不在學習,但他的本我又是十分善良的,不願傷害父母, 所以悄悄做自己想做的事。
直到戴爾的父母也說:'聽說戴爾電腦不錯,要不咱也換一台?咦,怎麼和咱兒子同名兒啊?不會就是他吧?問問他?'
一問果然是。'你不是在上大學嗎?我早就休學了,我們學校的畢業生都在我公司裡面打工呢,前一段校慶,捐了五十萬,學校給我做了一個銅像還立在大門口
呢……'--這個時候,他的父母還怎麼會失望啊!"周教授用他那明亮的眼睛掃視了一下所有崇拜愛戴的目光,帶著最親切迷人的微笑繼續他不凡的講解:"你們
的大學生活也可以'雙贏',就看你們的選擇了。
"我想我會照著做的,謝謝您!" (圖文資訊摘自網路)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I8MzCDuTQUNE.018guY1a9w-/article?mid=5234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