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類: 網路佳作
2008/12/26 13:24
學校必須是引人求知的地方
分類:感想篇
2008/12/24 19:59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吳麗芬


最近一份調查指出,

設於中小學內的圖書館約三千七百個共佔全國總數的85%。


但中小學圖書館所佔整體圖書資料費只分配到11.7%,平均在每名學生身上花不到一百元;館藏總量佔全國各類型圖書館藏書總量的31.1%,平均每名中小學生約只擁有7冊圖書;而登記讀者總人數也只佔12.5%,使用率極低。


這個題目一寫出來必定令人感到愚蠢,學校必須是引人求知的地方,這不是廢話嗎?


可悲的是這句廢話卻具有十足的現實意義。


事實上,我們的學校經常只是逼人讀書的地方,而且還只逼大家讀少數幾本書,「求知」當然是談不上,被逼,能求到什麼知呢?


所以長期以來大家都說那是「填鴨」,能被填的,就一直填到上大學為止,以後習慣了,就由他自己填自己的鴨,還不能習慣自己填鴨的以及中途就受不了被填跑掉的,經常都是終生跟書本保持距離的人。


而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很少人能覺得讀書本身是件愉快的事,當然也很少人僅僅為了追求對知識的理解或困惑所帶來的快樂而去讀書。


當然,「逼」也不盡然一無所獲,我們不就是這樣長大的嗎?


只不過逼來的知識通常是死的,自己求來的知識才是活的,這就是為什麼電視教的比大人們教的還要能深植孩子們的心的緣故。


專辦教育的學校怎會不了解這一點呢?


「教學要能引發兒童的學習動機」是大家都知道都認同的至理名言,問題就在「引」不起來的時候怎麼辦呢?


正如暴力是人們逃避講理的辦法一樣,逼,實在是一個逃避「引」的辦法。


結果就是:讀書跟求知是兩回事。


現實中要學校做到不逼當然不是很容易,但只要多花心力去引」,自然就會少逼,「引」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的求諸於人,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昇,也可求諸於物,如學校設施的改善,教學能力提昇也許要花比較多的時間,但設施改善應是有心就可以做到的。


最近才有一份調查指出,設於中小學內的圖書館約三千七百個佔全國總數的 85%,但無論就藏書量、讀者量、經費各方面,中小學圖書館所佔整體圖書館資源分配比率都顯著偏低,圖書資料費只分配到10. 7%,平均在每名學生身上花不到一百元,館藏總量佔全國各類型圖書館藏書總量的 31. 1%,平均每名中小學生約只擁有七冊圖書。


而登記讀者總人數也只佔12.5%,使用率極低。


有人評論說是因為圖書館開放時間不利於學生使用、學生升學壓力太大,幾乎沒有時間利用圖書館、藏書不足以吸引學生等,這固然也是原因,但我以為更主要的是學校有潛藏的不鼓勵態度,畢竟,圖書館那些書並不在「逼」的範圍,而且還在學校的「財產」範圍之內!


求知要有一個好的環境,學校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她可以超越個人的家庭差異而提供所有的孩子一個公平而優質的學習場域,所以學校本身必須是個引人求知的地方,要一踏進去就讓人受吸引,要是一個隨時可以發生問題隨時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的地方,書籍,這種求知的基本材料,應該是取之不盡且無所不在的,我們讓孩子習於與書為伍總是不會錯的,再多說一句,我們讓學校裡的「每一個人」都習於與書為伍,總是不會錯的!


雖然,一說起「讀書」,大家總很容易就想到教科書,那就難免要跟「考試」、「成績」、「升學」聯想一起,一但聯想了這些令人厭煩的魔咒,什麼「知識使人解放」、「讀書樂樂無窮」都成了虛無無比的詞彙,但是,讀書確實是人生無比重要的事。


今天我們要面對的,是遭受過異化與扭曲的字眼,要救贖的,是悲慘的學習歷程所禁錮的靈魂,而要重建的,是經濟發達後的新文化與新價值所涵養的理性社會,讓我們重新檢視學校教育,從根本上尋求改!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德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