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與耳鼻喉科
台灣人感冒了喜歡看耳鼻喉科,
總覺得看耳鼻喉科會好得快一點。
事實如何見仁見智,不過根據健保局的統計,
耳鼻喉科醫師只佔醫師總人數的十分之一,
卻照顧了將近百分之四十九的感冒病人,這似乎也是台灣奇蹟之一。
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其實在醫院裡耳鼻喉科醫師是要開刀的,
不但開刀而且還開很大的刀。
有些手術可以從早上八點一直開到半夜兩三點,相較之下,
看感冒對耳鼻喉科醫師來說只是雕蟲小技而已。
但是也許是因為局部治療的關係,
鼻竇炎的病人如果將堵塞呼吸道粘稠的鼻涕吸出來,
頭痛立刻減輕,呼吸也立刻舒暢;
耳道有耳屎塞住導致聽力喪失的病人如果將耳屎清出來,
聽力立刻「大放光明」;
急性細菌感染喉嚨痛的病人如果塗點收斂劑或碘甘油也會立刻感到疼痛減輕。
這些事實反覆在耳鼻喉科診所發生,
可能因此造成民眾「感冒看耳鼻喉科比較快好」的觀念。
1928年英國微生物學家佛來明在無意間發現了盤尼西林,
二次大戰期間救活了無數傷口感染的傷兵。
佛來明因此在1945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從那時開始抗生素成了全球最廣泛使用的藥物,許多原本需要外科處理的疾病,
現在也只要用抗生素加上其他藥物就可以治癒了。
戰爭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但抗生素卻解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由此可見製造戰爭的人多麼愚蠢,而發明藥物的人卻是多麼偉大。
五十年前耳鼻喉歸屬於外科,治療方法都是以施行手術為主,
在沒辦法動手術的情況下就表示已經太遲了。
但是現在剛好相反,只有對於使用藥物顯現不出功效的惡性腫瘤
以及先天性的結構異常才會考慮施行手術治療。
根據美國的統計,百分之九十的鼻竇炎都可以用藥物和局部治療的方式治癒,
藥物的重要性顯然已經大為增加而手術的重要性則已經降低。
不管是醫生或患者都已接受這個事實。
耳鼻喉科是內科還是外科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
我們要問的是什麼樣的治療能夠給病患最大的福利。
希波克拉底斯曾說: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often to comfort,always」,
醫師治療疾病能將疾病治癒的機會並不多,
偶爾能夠減輕病人的痛苦,
只有給病人安慰是永遠可以做到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