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何謂人際溝通? (二)

分類: 網路佳作
2008/12/23 15:55
何謂人際溝通?
分類:感想篇
2008/12/21 23:21

溝通技巧之發展


非語言技巧:是一種面部表情、音調和姿態的運用技巧。

語言技巧:使用文字以增加訊息的清晰性。

自我表達技巧:幫助你使別人更瞭解你。

傾聽和反應技巧:幫助你解釋他人的涵義並且分享所接受的涵義。

影響技巧:幫助你說服別人改變他們的態度或行為。

營造氣氛的技巧:創造一種正向的氣氛使有效的溝通較易達成。

  我們把人際關係定義為產生意義的互動過程。

人際關係是互動的,因為意義發生於兩位參與者之間的原始訊息和對訊息的反應。

溝通歷程發生於不同的人之間訊息的傳遞和接收(Feedback),

此歷程透過會被噪音干擾的知覺管道來進行。

  人際溝通提供心理上、社會上和決策性的功能。

心理上人們為了滿足社會性需求和維持自我感覺而溝通;

人們也為了發展和維持關係而溝通;在決策中,人們為了分享資訊和影響他人而溝通。

  有效的人際溝通視個人的溝通能力而定。

因為溝通情況是複雜的、多元化的,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彈性的溝通能力,

因此需要有非常多的人際技巧可供使用。

  技巧可以學習、發展和改進,你可以寫下目標陳述以便有系統地增進你的技巧範疇。

三不原則: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心理學家史基諾(B.F Skinner)經由動物實驗證明:

「因好行為而受到獎賞的動物,其學習速度快,學習效果亦較佳;

因壞行為而受處罰的動物,則不論學習效果都比較差。

最近的研究顯示,這個原則用在人身上也有同樣結果。

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只有招致憤恨。」

另一位心理學家漢斯‧席爾也說:「更多的證據顯示,我們都害怕受人指責」

  因批評而起的羞憤,常常使員工、親人和朋友的士氣大為低落,

並且對應該矯正的事實狀況,一點也沒有助益。


《小故事一》 

奧克拉荷馬州的喬治‧強斯頓,是一家營建公司的安全檢查員。

檢查工地上的工人有沒有戴上安全帽,是強斯頓的職責之一。

據他報告,每當發現有工人在工作時不載安全帽,他便會用職位上的權威要求工人改正。

其結果是,受指正的山人常顯得不悅,而且等他一離開,就又把帽子拿掉。

後來強斯頓決定改變方式。

第二回他看見有工人不載安全帽時,便問是否帽子載起來不舒服,或是帽子尺寸不合適。

他並且用愉快的聲調提醒工人載安全帽的重要性然後要求他們在工作時最好載上。

這樣的效果果然比以前好得多,也沒有工人顯得不高興了。

人們總是做錯事時,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會責怪自己。

我們也都知此,所以,明天你若是想責怪某人,

請記得那些你曾經指責過別人卻吃力不討好的例子吧!

讓我們認清:批評就像家鴿,最後總是飛回家裡。

也讓我們認清:我們想指責或糾正的對象,他們會為自己辯解,

甚至反過來攻擊我們,或是只是對你無奈的說:「我不知道所做的一切有什麼不對。」

  假如你想引起一場令人至死難忘的怨恨,只要發表一點刻薄的批評即可。

讓我們記得:我們所相處的對象,並不是絕對理性的動物,

而是充滿了情緒變化、成見、自負和虛榮的東西。

班哲明‧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並不圓滑,但後來卻變得富有外交手腕,

善與人應對,因而成了美國駐法大使。

他的成功秘訣是:「我不說別人的壞話,只說大家的好處。」

  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或抱怨別人,

但是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需要修養和自制的工夫。

卡來爾說過:「偉人是從對待小人物的行為中,顯示其偉大。」

《小故事二》

鮑伯‧胡佛是個有名的試飛駕駛員,時常表演空中特技。

有一次他從聖地牙哥表演完後,準備飛回洛杉磯,回程時,

在三百呎高的地方時,剛好有兩個引擎同時故障。

幸虧他反應靈敏,控制得當,飛機才得以降落。

雖然無人傷亡,飛機卻已面目全非。

胡佛在緊急降落後,第一個工作是檢查飛機用油。

正如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螺旋槳飛機,裝的是噴射機用油。

回到機場,胡佛要見那位負責保養的機械工。

年輕的機械工早為自己犯下的錯誤痛苦不堪,一見到胡佛,眼淚便沿著面頰流下。

他不但毀了一架昂貴的飛機,甚至差點造成三人死亡。
  

你可以想像出胡佛的憤怒。這位自負、嚴格的飛行員,

顯然要為不慎的修護工作大發雷霆,痛責一番。

但是,胡佛並沒有責備那個機械工人,只是伸出手臂,圍住工人的肩膀說道:

「為了證明你不會再犯錯,我要你明天幫我的F-51飛機再做修護工作。」

讓我們儘量去了解別人,而不要用責罵的方法吧!

讓我們儘量設身處地去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比起批評責怪還要有益和有趣得多,

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了解就是寬恕。」

就如約翰生博士所說的:「上帝本身也不願論斷人,直到末日審判的來臨。」

所以我們凡人更需如此呀!

真誠讚賞與感謝

天底下只有一種方法可以促使人去做所有的事。

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是的,只有一個方法。只有這個方法可以讓人願意去做所有的事。

什麼方法呢?

切記,要你做事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你想的東西給你。

按照佛洛依德的說法,我們做事的動機不外有二:性衝動和渴望偉大。

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類用另一種說法。

他說,人類本質裡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

人總是想要自己被受重視,被感到存在的價值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德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