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贏得好感的關鍵5分鐘 (二)
分類:網路佳作
2008/12/18 13:40

贏得好感的關鍵5分鐘

分類:地窖譬喻

 

沒禮貌比沒專業更糟

 

例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不同場合都談過「收訊力」──傾聽的力量:

 

 

 

「常常有人問我成功的原因為何,

 

我想我『收訊』的能力已培養了很多年,」

 

 

他歸納成功之道時指出。

 

 

10年前,

 

張忠謀在交通大學對高階經理人授課時,

 

 

特別提到他與人對話時進行的「收訊力測驗」:

 

 

「第一個看我講話時,他會不會打斷我?」

 

 

張忠謀說:「打斷話的人既不禮貌也對自己不利,因為他打斷我,

 

 

以為知道我接著要講什麼,可是90%他都猜錯。」

 

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是另一個善於從小處識人品的例子。

 

 

統一企業內部文化非常講究守時,

 

 

過去擔任董事長的台南幫大老吳修齊在世時,

 

 

即使90高齡,出席任何場合仍必定準時到場。

 

 

就算因為突發狀況晚到,

 

也一定會事前通知對方,

 

細心致歉。

 

 

以他為表率,

 

包括高清愿、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

 

在企業界都以準時知名。

 

 

「守時就是人與人相處的一種信用,代表的是言而有信、說話算話,」

 

 

高清愿曾這麼說,

 

 

「慣常遲到的人,行事風格也可能較為懶散、馬虎,個人的信用,一定常被人打折。」

 

正因為可以「由小窺大」,

 

 

一個人禮貌好,

 

 

經常比刻意演出的成績更容易讓人記住。

 

台灣聯想總經理歐明哲今年8月上任後,

 

 

外界多以「科技界最年輕的總經理」看他。

 

 

但低調的歐明哲很少對外透露,

 

 

為了重新塑造台灣聯想的企業形象,

 

 

他實際上下了不少功夫,

 

從同仁的禮貌著手,

 

正是其中一環。

 

 

他讓總機接待徐婕瑜從公司伺服器後台,

 

 

直接進入總經理電腦看到每天行程,

 

 

因此訪客一到,

 

門口的LCD螢幕已經出現歡迎字樣,

 

 

細心的徐婕瑜還會自動更新來客頭銜。

 

 

這麼做,

 

無非是讓對方從踏入門口第一刻,

 

 

就出現「你怎麼知道?!」的驚訝,

 

 

進而重新認識台灣聯想。

 

反過來說,

 

「禮貌差」透露給人的負面訊息,

 

 

殺傷力也遠超過「專業不夠」。

 

曾任新聞主播、目前是電台節目主持人、

 

 

美食作家的吳恩文自己開設了一家顧問公司,

 

 

他選人時,

 

禮貌權重甚至排到第一。

 

 

因為站在老闆的立場,

 

 

「我可以教你技能,沒辦法教你教養」吳恩文指出,

 

 

一句話道破許多企業主共同的心聲。

 

 

其實,

 

很多人之所以會誤沾「沒禮貌」的標籤,

 

 

未必真是人格本質不好,有時是不小心,

 

 

有時是輕忽,

 

認為「沒有也無所謂」,

 

 

有時則根本是因為「不知道」。

 

永遠不會有「下一次」

 

暢銷書作家吳若權最近到南部一家企業授課,

 

 

每次到高鐵站接他的都是同一個小夥子,

 

 

臉色愛理不理、態度冷淡。

 

這反而激起吳若權的好奇,

 

 

因此總會刻意和他攀談幾句,

 

看看他有什麼反應。

 

 

 

前兩次,

 

吳若權都覺得「碰到釘子」,

 

 

直到第3次,

 

這個年輕人才突然冒出一句:

 

 

「吳老師,我覺得你人很好。」

 

對年輕的世代,

 

 

吳若權發現他們普遍不習慣主動與人互動、不擅長「察言觀色」,

 

 

反正「有事你來問我就好」。

 

 

另一個心理因素則是認為「第1次不熟、不需要」。

 

 

「但職場上很多事是沒有第2次、第3次的,」吳若權語重心長地說。

 

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莊財安也有類似經驗。

 

 

開車載下屬出去,

 

 

「他們不管你,上車直接坐上後座,突然間我就變司機了。」

 

 

或是面談時大剌剌癱在沙發裡、吃飯時用叉子插起麵包就啃,

 

 

新生代不知道、也不覺得這樣做失禮,

 

受到提醒時還會非常驚訝。

 

 

有個故事,

 

莊財安整整記了30年,

 

一直讓他自我惕勵。

 

 

當年他從台灣師範大學畢業時,

 

校長對所有應屆畢業生說:

 

 

「有同學寫信給我,請我幫他介紹工作,

 

 

我看到信就不想幫他了,

 

 

因為信上寫著『某某某校長敬啟『。哪有人叫別人看信,還得恭恭敬敬?」

 

 

從這個故事出發,莊財安分析,建立禮貌得經過3個階段:

 

 

1,先「知道」,具備通用禮儀的知識,才不會誤用鬧笑話;

 

 

再來是「觀察」,注意別人、尤其是前輩如何待人接物;

 

 

最後才是「練習」,透過生活具體實踐。

 

只要有心,學會「禮儀」並不難,

 

至少可以做到「不失禮」,

 

 

但一個人會被認為「有禮」、「好禮」,

 

 

甚至成為一種個人魅力與人際競爭力,絕對是來自更高的境界。

 

 

簡單地說,就是5個字:

 

「心中有別人」。

 

 

有趣的是,這層含意早默默藏在英文字「禮節:etiquette」的字源由來裡。

 

 

"etiquette"出自法文,原意是「牌子」。

 

 

為了保護凡爾賽宮美麗的花園,

 

法國人特別立牌提醒民眾不要隨意破壞。

 

 

久而久之,

 

本來的「請勿進入」開始擴大內涵,

 

 

除了指稱「合宜的應對進退」外,

 

 

更進一步解釋為「不要輕率踐踏人們內心的花園、

 

 

「舉止言行讓人感受親切與溫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德望 的頭像
    陳德望

    靈新生(靈心身)[昇靈,修心,養生][文字魔數師]{能量大師}空吾真人

    陳德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